自2002年“標準”發(fā)布至2012年十年間,中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處于高速發(fā)展期,截至2014年3月,共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污水處理能力1.53億立方米/天,但大多采用傳統(tǒng)工藝,出水水質普遍為劣5類。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jiān)郭凡禮指出,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頒布了《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將城鎮(zhèn)污水廠排放水質分為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級A、一級B和二級。其中,一級標準分為A標準和B標準,該標準要求污水處理的出水作為回水的標準為一級A(COD排放限值為50mg/L),但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一級A標準相當于地表水劣5類,屬于不可直接利用甚至接觸的污水。由于我國污水排放標準過低,污水廠已經成了污染源。
隨著中國節(jié)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主要減排的載體,在減排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揮發(fā)、污水處理不達標排放等,不可避免地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中國出現的水環(huán)境問題不是無法可依,而是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標準不嚴格,水環(huán)境越治越污。2012年北京市率先提高了污水排放標準,北京市的實踐經驗證明,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并不會顯著增加成本并可大幅減少污染排放,甚至污水可變?yōu)樾碌乃。事實上,即使污水處理廠環(huán)節(jié)增加的少量成本,亦可通過減少其他用水單位的成本降低得以彌補。
提高污水排放標準的同時也對我國的污水處理設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現有生產的水處理設備基本上能滿足不同水處理工程建設的配置,部分水處理設備整體技術性能已經和國際先進水平趨同。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城鎮(zhèn)水處理項目建設的重視,已將水處理項目建設列為“十二五”規(guī)劃范圍,相應地也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和資金、政策的支持,給我國的水處理設備帶來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不管是水處理的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技術標準還是生產制造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然而就我國水處理設備的總體技術水平而言,同國際發(fā)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較,不管是在水處理設備的技術標準、設備運行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還是運行效率、耗能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特種水處理設備和新型的水處理通用設備我國目前技術還遠遠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技術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因此,為了盡快地縮短我國水處理設備技術水平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們下一步要加強對特種專用設備及新型通用設備的理論研究及技術的開發(fā),力爭在未來的幾年內使我國的高端水處理設備產業(yè)化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進而引領我國的水處理設備產業(yè)化水平有低端走上高端,使我國邁入世界水處理設備先進水平行列。
我國的水處理設備技術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諸多的差距,為了能夠使我國的水處理設備水平達到和世界先進水平趨同,需要我國必須要堅持以逐步與國際接軌的設備標準為指導,以重點研發(fā)新型通用設備和特種專用設備為突破口,加大設備的科研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