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北控洛河水環(huán)境治理項目
項目基本情況
2014年8月,洛陽市政府確定啟動新一輪洛河市區(qū)段32公里水系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洛河兩岸的景觀環(huán)境,打造“華夏文明第一河”的全新理念。前期啟動的示范區(qū)包括洛陽橋至李樓橋洛河5.5公里段,瀍河至上游5.2公里段,內容涉及多個節(jié)點及景觀核心區(qū)域。
治理方案
洛河水環(huán)境治理項目采用PPP模式,洛陽市政府將存量污水處理資產(55萬噸/日)與北控水務成立合資公司,北控水務以現金形式出資,占合資公司70%股份。合資公司得到市政府授予的特許經營權,并將負責投資新建污水處理設施(35萬噸/日)。同時,北控水務還負責洛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投資(一期10億元)和故縣引水工程投資(17.5億元),政府采用投資補助、政府回購的方式與北控水務在增量項目上進行合作。這種PPP模式的交易結構,把河道治理、污水處理、飲水工程打包在一起,可總結為“盤活存量、帶動增量”。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常務副總裁認為,流域治理需要站在城市尺度上去考慮,不能作為末端治理項目對待。在具體治理中,不能只盯下游治理,要控制上游水質,這一點僅靠截污效果還不夠,需在上游推行清潔生產思路。建議建立一個流域生態(tài)的模型,倒推環(huán)境容量,再來考慮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在治理過程中,我們對洛河特質及周邊產業(yè)現狀進行分析,再制定方案。最終將洛河需要治理的32公里分為郊野生態(tài)段、創(chuàng)意產業(yè)段、城市活力段、歷史文化段四段進行,目前正在實施歷史文化段。”
經驗總結
李力分析,在項目洽談階段,有經驗的政府會著重看合作方是什么陣容的方陣,可以整合多少資源來投入治理,企業(yè)生態(tài)群的建立不僅利于具體治理,也方便與政府協商。此外,在技術體系也有功能劃分,如黑臭水體可分為流動水體和封閉水體兩類,這兩類水體所需要的治理技術完全不同;即使針對某一種水體,也需要多種技術的配合協作,一種技術很難包打天下。同時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打破了原有地區(qū)水務業(yè)務單一條線,將排水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與城市的水生態(tài)設計理念實現真正的基層結合,打破水務自然壟斷特征所帶來的壁壘鎖定,提升了環(huán)境行業(yè)的整體投資與技術效率,能夠有效推動環(huán)境保護治理體系的深層次改革取得較好效果。
案例二:中國水環(huán)境集團南明河治理案例
項目基本情況
南明河發(fā)源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縣林卡鄉(xiāng)白泥田,全長118 km,流域面積6600 km2,自西向東貫穿貴陽市區(qū),是貴陽市人民的母親河。由于貴陽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南明河流域人口大幅增加,南明河不堪重負,污染狀況觸目驚心:沿河兩岸近百個生活污水和工業(yè)企業(yè)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傾瀉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沿岸到處是生活垃圾,破舊的棚戶區(qū)遍布河道兩岸;河水水質嚴重惡化,進入市區(qū)的河段已下降為劣V類水體。
治理方案
中國水環(huán)境集團分析現有問題,擬采取截污、清污、治污、補水等手段,結合城市經濟、生態(tài)、景觀、文化,開展治理。
南明河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分二期進行。一期項目從2012年開始,總投資約11.67億元,從外源控制、內源控制、生態(tài)恢復、臭氣治理四個方面出發(fā),通過截污完善、清淤疏浚等救急措施,基本消除了南明河干流的黑臭問題。二期項目又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建設時間為2014年7月~2015年6月,投資金額21.52億,其治理方案經市政府、省環(huán)保廳、省住建廳、省科技廳組織的國家三部委水環(huán)境治理專家論證;二階段建設時間為2015.7~2016.6,投資金額為16.27億。二期項目的部分內容是一期的延續(xù),包括河道清淤、支流的水環(huán)境治理、污泥和生態(tài)治理等。截污系統完善方面包括干流截污溝改造,干流截污管改造,新莊二期污水廠配套截污溝建設,小黃河、麻堤河、市西河、貫城河支流截污系統完善;清淤工作包括干流清淤、小黃河清淤、麻堤河清淤、貫城河清淤、市西河清淤。另有部分內容則是積極爭取的創(chuàng)新之舉:在二期污水廠建設方面,按照當時貴陽市規(guī)劃的要求,是在南明河下游規(guī)劃建設集中式大型的污水處理廠(規(guī)模40萬噸左右),然而,經過充分的調研分析,中國水環(huán)境集團建議在沿河修建十來個5萬噸規(guī)模的污水廠,統一規(guī)劃、就地處理、就地排放。結合沿河污水收集系統、建廠費用及中水回用投資進行成本計算,可為市政府節(jié)約了十幾億的投資成本。
治理效果
二期一階段項目內容實施后,南明河干流水質較一期竣工時有大幅提升,藻類和水生植物都得到一些恢復,各斷面COD濃度基本達到地表水III類標準;大部分斷面氨氮指標達到IV類標準;總磷指標基本接近IV類標準。目前,劣V類水體進一步下降到7.0%,V類水體繼續(xù)提高至26.8%,IV類水體繼續(xù)提高至31.6%。此外,在二期項目實施過程當中,工程項目的質量還經受了暴雨的考驗,為貴陽市防洪抗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南明河項目已列入財政部推行的第一批PPP的示范目錄,曾在住建部舉辦的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介紹,業(yè)內專家和政府部門經過考察以后,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經驗總結
中國水環(huán)境集團總經理李濤總結,南明河之所以能成為流域治理領域的PPP示范案例,要歸功于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和政府達成了責權分明的職責劃分,政府做好裁判員,企業(yè)盡職做好運動員,為推動項目進行提供了便利。二是在交易結構上有所創(chuàng)新,我們與政府共同設計了交易模式,即在BT模式中加入BOT及TOT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交易結構,為保障項目進行效率奠定了基礎。
案例三:環(huán)能科技老鳳河應急處理項目
項目基本情況
該項目是大興區(qū)新鳳河中段污水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魏善莊老鳳河,項目規(guī)模為30000立方米每日。未進入截污管網的城市綜合污水和地表徑流進入城市郊野河道,對河道水體造成污染,導致河道環(huán)境質量惡化。熱天行人掩鼻而行,對人民生活和景觀造成污染。大興區(qū)水務局以大興區(qū)河段污水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效果和大興區(qū)河段環(huán)境質量改善為標的,與四川環(huán)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環(huán)境綜合服務商務合同意向書。
治理方案
項目由環(huán)能德美公司直接投資實施(應急超磁水體凈化站),服務期為5年。環(huán)能科技針對大興區(qū)河段污水治理項目的特點,提供訂制1套污水治理設施(應急超磁水體凈化站),同時,提供并負責承包該1套污水治理設施運輸、安裝和調試、日常運行和維護服務。
項目采用超磁分離水體凈化站和生物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對河道的污水進行處理。通過超磁水體凈化站對河水進行處理,去除水體中大部分懸浮物、總磷,再輔以生物制劑、納米曝氣,對溶解性污染物進行削減,實現河道水體不黑、不臭、無水華。
治理效果
通過實施合同環(huán)境服務,實現城市郊野河道污染水體治污,改善河段環(huán)境質量,達到以下治理效果:
案例四:阿凡柯達原位生態(tài)修復項目
核心技術簡介
浙江阿凡柯達環(huán)?萍加邢薰径麻L鐘路華認為,治理流域最長久的方法便是提高河體的自凈能力,使自凈能力大于污染增量,讓水體狀況自行轉好。因此,阿凡柯達選擇采用生物法進行末端治理,提高河道自凈能力。
阿凡柯達的“原位生態(tài)修復技術”有兩個特別的“原位”之處。其一,所用的微生物來源于環(huán)境,即從水體中挑選有效的微生物進行改良、生產,再拿回去使用,此謂“原位微生物”;其二,治理過程直接在水面上進行,無需另建處理廠,此謂“原位治理”。
在實際治理中,阿凡柯達所用的裝置僅是一個用來盛放、培養(yǎng)微生物的箱體,箱體上設有一個精巧的部件,使得將其置于水面上時,能夠通過水的動力,讓微生物與水體充分接觸,讓微生物“吃飽”。該箱體的處理效率較高:利用特選微生物的有氧反硝化特點,氨氮消耗每小時能達到100mg~400mg,接近污水處理廠的消耗效率;通過食物鏈去氮磷及生物清淤,還可解決河流底泥污染問題。鐘路華表示,該技術尤其適合水體分散式處理,在污染物分散、無法大量集中的情況下能取得良好效果,有效解決了傳統水環(huán)境治理中的被動性與不持續(xù)性。
治理項目
昆山的朱涇河,在沒有截污的情況下,兩個月以后這條河基本能見底,氨氮指標從12降到了2,磷從1.6下降到0.4~0.5;西江在余姚的1.7公里中,有23支流,有工業(yè)、農業(yè)多重污染,流速約10cm/s,水面面積28萬平方米,采用原位修復技術,三年治理及維護費用不到900萬,平均每年平方米不到15元,基本維持在四類水質;在長沙的南郊公園,使用兩套裝置,兩個月水質顯著改善,此后一直沒有藍藻出現,總磷從0.7到0.05;在青島某片水域,每天有每天十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的中水排進來,1.4平方公里,用了40套裝置,氨氮從6左右降到1.0,透明度從原來的19cm變?yōu)榱?.2m。
案例五:那考河治理案例
項目基本情況
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是市政府向國家申報“海綿城市”示范區(qū)范圍內的項目,也是今年以來全國首個開工建設的水流域治理PPP項目,對南寧建設“海綿城市”,打造“花樣南寧”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紅線范圍南起規(guī)劃的茅橋湖東湖,沿線經過湘桂鐵路、長堽路、廂竹大道、藥用植物園、昆侖大道,北至環(huán)城高速路,治理河道全長約6.6公里。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年,預計2016年底完成,運營期8年。
治理方案
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態(tài)修復、污水處理廠、沿岸景觀、“海綿城市”、信息化管理等工程。
項目采取內河全流域治理理念,將建設一系列‘海綿體’,發(fā)揮其對水資源的調蓄作用;將通過發(fā)揮綠地、道路、河道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解、保護及改善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人水和諧的那考河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兩座污水處理廠,采用深度處理,出水主要指標均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處理后的尾水經生態(tài)凈化后,排入擬建河道,作為補水水源。
在地域規(guī)劃布局上則為“一帶三段多節(jié)點”。“一帶”,指那考河主河道濱水休閑綠帶;“三段”為濕地植物觀賞段、科普植物觀賞段、濱水香花植物觀賞段。“多節(jié)點”是沿那考河流域分布的多個景觀節(jié)點。主要景點包括田園牧歌、池畔魚影、鳳舞廣場等。
預計治理效果
預計綜合整治后的那考河,將 “色”“香”“味”俱全,呈現出鳥語花香、水清岸綠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據悉,那考河沿岸景觀工程設計主題為“那色生香,花樣南寧”。其中“那”——是那考河沿岸景觀濱水綠地;“色”——是沿岸植物群落色彩喬灌木;“生”——是運用“海綿城市”手法展現生態(tài)綠地;“香”——是“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的香氣沁人景觀效果。
通過打造“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景觀,在河道兩岸錯落栽種桂花樹(“桂”)、朱槿(市花),并以東盟和壯鄉(xiāng)風情雕塑散布其中,花開紅粉白相間,花香飄溢兩岸,“萬米桂花溪谷”將成為國內最長的桂花景觀帶和南寧的城市新名片。
案例六:首爾清溪治理案例
項目基本情況
在1394年首爾還沒有被指定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屬自然河川。四周環(huán)山的地理特點,使水流自然而然匯聚于首爾這座地勢較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鮮王朝還未對都城水路進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現代的清溪川,全長約5.8公里,自西向東,注入漢江。
青溪川在朝鮮王朝500年間,承擔著首都首爾城市排污的責任,維持著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治理方案
河道整治
1、建立了一個水文模型,利用河道的上游與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控制水流的速度。
2、污水管線和行洪渠道也分開來,確保清溪川一定是一條潔凈的河流。
枯水季水源供應
1、抽取處理漢江水
2、汲取地下水、雨水
3、緊急條件下利用中水
三段式景觀設計
1、西部城市金融中心,現代化設計
2、中部城市商貿區(qū),打造濱水休閑帶
3、東部城市商住混合區(qū),自然生態(tài)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