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慧
通訊員 趙麗君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那么垃圾的利用處置能力,則可以理解為一個城市的底蘊和胸襟。
2019年4月,紹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個試點城市。如今,站在“新基建”風口,紹興借力長三角一體化、杭紹甬同城化等發(fā)展機遇,城市面貌不斷“蝶變”。與此同時,也伴隨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一邊是日益提升的城市能級,一邊是“無廢城市”的美好愿景,如何提升城市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紹興正探索不停。

這幾天,紹興市二環(huán)北路智慧快速路地面道路,正在馬不停蹄地建設中。

其鋪路材料別具一格。
“智慧快速路地面道路試驗段中的建材資源,均來源于該道路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紹興市城投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部長要彥波告訴記者,實現“道路拆除固廢資源化全利用”,正是紹興市城投集團為破解建筑垃圾處置困難和工程建設建材資源短缺兩大難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
建筑垃圾處置,到底有多難?要彥波舉了個例子,“僅現在紹興正在建造的四條智慧快速路,預計將產生600萬噸的建筑垃圾。如果以傳統的堆積填埋方式處置,按自然堆高5米計算,占地面積需要近千畝。”
在建筑垃圾無處消納的同時,建材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同樣無法忽視。以傳統路基填料宕渣為例,紹興市每年宕渣需求缺口在800萬立方米左右,砂石材料等也同樣供不應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工程進度。
如果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那么建筑垃圾更被稱作是“城市的礦藏”,具有極高的再利用價值。因此,在紹興市智慧快速路建設過程中,要實現“無廢”,就要讓“礦藏”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上不斷位移,并不斷挖掘出價值。
記者了解到,用于再生料的專用固化劑,可謂是紹興市城投集團的“獨門秘笈”。“將拆除的瀝青面層、老路基砼塊、水穩(wěn)碎石等固廢經破碎、篩分、定級等步驟后,加入規(guī)定摻量的固化劑,再次用于新建道路結構層中。目前,再生料的各項實驗結果均滿足或優(yōu)于傳統道路設計標準。”要彥波說,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拆除固廢100%的資源利用率,讓道路建筑垃圾“從哪里來,回哪里去”。

紹興市二環(huán)北路智慧快速路地面道路“全利用”技術試驗段
再生料的經濟效益如何?“每方再生料的造價比傳統填料節(jié)省約20元的工程造價,這還不算建筑垃圾的處理費用。” 要彥波告訴記者,除了目前在二環(huán)北路重交通路段正在進行中的試點應用,二環(huán)南路的初步設計方案也已明確將采用“全利用”技術。“以6.6公里長的二環(huán)南路為例,可以消納37萬方建筑垃圾,節(jié)約24萬方礦山資源,節(jié)省740萬元的投資預算。”
事實上,紹興市城投集團對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關注與探索,由來已久。就在去年,紹興市城投集團編制的全省首個《廢棄泥漿干化土在路基中的應用技術指南》正式發(fā)布,不但完善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也填補了全省乃至全國廢棄泥漿資源化利用行業(yè)標準長久缺失的空白,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提供了“紹興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紹興市城投集團還與紹興文理學院簽約,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其中包括在工程科技產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課題研究、科技應用與推廣、人才培養(yǎng)與平臺建設等領域,開展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發(fā)以及新標準編制,為再生資源利用提供數據支撐,為建筑垃圾利用提供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無廢模式”。
無疑,向“無廢城市”的進階之路,開啟了紹興在產業(yè)變革和綠色發(fā)展的更多可能。“‘道路拆除固廢資源化全利用’技術的實現無法一蹴而就。”紹興市城投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紹興市城投集團還將通過試點段取得相應的施工參數和工程經驗,為道路拆除固廢的資源化利用全面推廣,進一步確定關鍵的核心技術。
編輯 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