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河流總氮控制適用技術 |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
政務:浙江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 2025-03-20 17:00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
01
工藝簡介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由脫氮和除磷兩個核心模塊組成:
脫氮模塊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通過核心菌種富集并結合比表面積大、微生物附著高的填料,提升微生物負載量,營造有溶解氧梯度變化的厭-兼-好氧載體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同步脫氮,降低能耗。
廢水除磷功能由生物除磷工藝和吸附除磷工藝共同完成。
生化反應區(qū)基于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的綠色節(jié)能污水處理技術,處理裝備工藝運行及控制參數如下:
(1)生化工藝利用泥膜共生氨氧化實現硝化反硝化協同高效脫總氮,反硝化負荷高,≥0.05kgTN/kgMLSS.d,節(jié)約設施占地面積,占地≤1.5m2/m3;
(2)設施采用自然通風形式供氧,降低運行能耗,單位污水處理能耗≤0.8kWh/m3;
(3)反硝化菌為化能自養(yǎng)菌,無需投加碳源,減少藥劑和物化污泥引起的二次環(huán)境污染問題,降低運行成本,加之設備運行能耗低,單位污水處理成本≤0.7元/m3;
(4)智能化管控,配備遠程運維智能化管控系統(tǒng),實現裝備無人值守自動運行,數據上報響應時間≤5s。
02
適用范圍
1.源頭控制,削減入河污染量;
設施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水產養(yǎng)殖尾水、農業(yè)面源污染等污廢水處理場景應用,從源頭上削減入河的污染量。
2.應急處理,攔截間歇污染量;
設施適合于問題排口、市政溢流口、雨污混流排口等應急處理場景應用,有效攔截間歇、突發(fā)入河污染物。
3.長效治理,低功耗鞏固水質。
設施高效脫氮除磷,適合于黑臭河道、微污染水體等處理場景應用,持續(xù)改善河道水質。
03
污染防治效果
設施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生化反應區(qū)基于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的綠色節(jié)能污水處理技術,進出水水質及指標去除率如下表所示。以1.5m3/d處理規(guī)模的設施為例,其污染物削減為:CODCr削減0.27t/a,SS削減0.15t/a,TP削減0.005t/a,NH3-N削減0.03t/a,TN削減0.03t/a。
設計主要指標進出水水質及去除率如下表所示。
04
技術創(chuàng)新性及優(yōu)勢
針對傳統(tǒng)污水處理在低碳氮比條件下脫氮效率低,而氨氧化技術實際存在生物量小、難度大等問題,本技術集成了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氨氧化技術及自然通風等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技術桎梏,創(chuàng)新研制了基于泥膜共生氨氧化技術的低功耗污水處理裝置,高效脫氮除磷的同時,有效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對標浙江省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噸水處理占地面積≥2.6m2/m3;噸水處理能耗≥1.2kWh/m3的特征指標;裝置特征指標為:噸水處理占地面積≤1m2/m3;噸水處理能耗≤0.8kWh/m3。
05
技術照片
圖1 項目全局照片
圖2 項目工藝流程照片
圖3 污染治理效果照片
原標題:《入海河流總氮控制適用技術 |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
入海河流總氮控制適用技術 |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
01
工藝簡介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由脫氮和除磷兩個核心模塊組成:
脫氮模塊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通過核心菌種富集并結合比表面積大、微生物附著高的填料,提升微生物負載量,營造有溶解氧梯度變化的厭-兼-好氧載體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同步脫氮,降低能耗。
廢水除磷功能由生物除磷工藝和吸附除磷工藝共同完成。
生化反應區(qū)基于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的綠色節(jié)能污水處理技術,處理裝備工藝運行及控制參數如下:
(1)生化工藝利用泥膜共生氨氧化實現硝化反硝化協同高效脫總氮,反硝化負荷高,≥0.05kgTN/kgMLSS.d,節(jié)約設施占地面積,占地≤1.5m2/m3;
(2)設施采用自然通風形式供氧,降低運行能耗,單位污水處理能耗≤0.8kWh/m3;
(3)反硝化菌為化能自養(yǎng)菌,無需投加碳源,減少藥劑和物化污泥引起的二次環(huán)境污染問題,降低運行成本,加之設備運行能耗低,單位污水處理成本≤0.7元/m3;
(4)智能化管控,配備遠程運維智能化管控系統(tǒng),實現裝備無人值守自動運行,數據上報響應時間≤5s。
02
適用范圍
1.源頭控制,削減入河污染量;
設施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水產養(yǎng)殖尾水、農業(yè)面源污染等污廢水處理場景應用,從源頭上削減入河的污染量。
2.應急處理,攔截間歇污染量;
設施適合于問題排口、市政溢流口、雨污混流排口等應急處理場景應用,有效攔截間歇、突發(fā)入河污染物。
3.長效治理,低功耗鞏固水質。
設施高效脫氮除磷,適合于黑臭河道、微污染水體等處理場景應用,持續(xù)改善河道水質。
03
污染防治效果
設施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生化反應區(qū)基于利用異養(yǎng)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與泥膜共生技術結合的綠色節(jié)能污水處理技術,進出水水質及指標去除率如下表所示。以1.5m3/d處理規(guī)模的設施為例,其污染物削減為:CODCr削減0.27t/a,SS削減0.15t/a,TP削減0.005t/a,NH3-N削減0.03t/a,TN削減0.03t/a。
設計主要指標進出水水質及去除率如下表所示。

04
技術創(chuàng)新性及優(yōu)勢
針對傳統(tǒng)污水處理在低碳氮比條件下脫氮效率低,而氨氧化技術實際存在生物量小、難度大等問題,本技術集成了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氨氧化技術及自然通風等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技術桎梏,創(chuàng)新研制了基于泥膜共生氨氧化技術的低功耗污水處理裝置,高效脫氮除磷的同時,有效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對標浙江省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噸水處理占地面積≥2.6m2/m3;噸水處理能耗≥1.2kWh/m3的特征指標;裝置特征指標為:噸水處理占地面積≤1m2/m3;噸水處理能耗≤0.8kWh/m3。
05
技術照片

圖1 項目全局照片

圖2 項目工藝流程照片

圖3 污染治理效果照片
原標題:《入海河流總氮控制適用技術 | 低功耗泥膜共生污水處理裝置》